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自动化 >> 自动化市场 >> 正文 >> 正文

从小而美到大而强工控行业新贵南京

来源:自动化 时间:2023/1/16

年4月,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紫峰研创中心。从杨林办公室的窗户看出去,园区整齐划一的办公楼和规划有序的绿植尽收眼底。“从上海回南京创业快5年了,公司也从当初的2个人发展到现在多人,德克威尔也从业内无名之辈成长为工控行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标杆企业。”谈及自己的创业史,创始人杨林表示个中的辛酸一时也不知如何表达,从下定决心创业开始到现在企业初具规模,自己从未忘记当初的愿景,将德克威尔打造成拥有自主技术产权的民族品牌。

年,杨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也培养了他在逆境中奋斗成长的坚韧品质。他格外珍惜读书和学习的机会,在自身的努力下,他成功考入南京理工大学通讯工程专业,并获得硕士学历。

考入南京理工大学的的杨林,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读研期间,成绩优异的杨林被导师选中去上海的一家自动化企业实习。这段经历间接为杨林未来创业奠定了基础。在上海实习期间,杨林忘我的学习,拼命的汲取专业知识,实习经历也启发了杨林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如何转化的实际应用上,同时让杨林萌发了对工控产品设计的独立构想。

“在上海实习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上海工博会,在参观时,我没法想象中国举办的工博会被外资品牌所垄断,当时本土企业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很难有所突破。”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让杨林在硕士毕业后放弃了中兴、华为还有一些研究所的优渥稳定的待遇,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振兴民族工控品牌的创业道路。

年,南理工硕士毕业后,杨林回到了当初实习的上海公司,从普通技术员一路成长为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很快他得到了领导的认可,期间从研发负责人做到市场负责人,积累了大量运营经验。在工作期间,他也认清了国内工控市场的痛点:国外进口的产品价格贵、货期长、售后服务跟不上,国内可替代的产品少、性能达不到国外水平、稳定性差。市场上没有行业定制化产品,国内企业没有能力进行产品升级,国外品牌对工控通讯模块市场不太重视。整个行业的研发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

年10月,基于对行业的了解,杨林回到南京成立南京德克威尔自动化有限公司,专注于工业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创业初期,由于资金不足,为了节约资金,杨林和联合创始人阎恭坤在租住的商品房里创业办公。“刚开始,几乎几个月没有休息过,每天都工作到凌晨,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剩下的就是工作。产品研发出来,四处跟亲朋好友筹钱去开模,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都是自己一肩挑。”所幸第一款产品市场反响很好,通过价格优势,公司开始能接一些零散的订单。当时的第一款产品FS系列——集成式工业通讯模块,是国内首款将工业通讯接口模块与信号控制采集模块集成为一体的总线型工业通讯模块。这款产品无需工业通讯总线背板,响应时间时间更快,稳定性更高,是针对现场传感器多、接线复杂的场景设计的一款模块,这也切中了很多国内中小企业的需求,德克威尔也通过这一细分领域的产品开始进入工控领域,慢慢得到市场的认可。

不到半年,第一款产品开始有经销商愿意代理,公司也开始步入正轨,团队在江浦明发新城中心租了一套30平方的办公室。“这是我们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办公室,也开始有了一个公司的样子。为了减少公司的开支,夏天不舍得开空调,光着膀子干活,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只能穿很多的衣服。”通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团队开发出FS系列的多款产品,公司也开始参加一些国内知名的展会,德克威尔的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年,杨林参加南京市青年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遴选并获得二等奖,拿到了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15万元股权投资款和15万元政府补贴。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搬到了浦口科创广场,场地也变成了多平,员工也增加到5人,公司有能力涉及到标准化产品的生产和技术支持。新的办公室离地铁比较远,交通不方便,团队成员几乎每周只回家一次,吃住都在办公室里。在这里,德克威尔接到了成立以来的第一笔大订单,德克威尔也因此得到快速成长,凭借技术和质量在行业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年末,企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原先多平的办公室已经完全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步伐,于是团队开始第三次搬家。“这一次我们目标选择的是创展大厦,我们拿下了一层楼,总共多平,团队也扩充到30多人。这一次让我真正感觉到我们能称之为优秀的企业,我们搭建了与公司发展匹配的组织架构和市场布局,划分出了研发部、设计部、市场部、采购部、市场部、财务部,我们还拥有了自己的前台。”这一年,公司的产品开始被国内大型企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