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工科背景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当前,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新经济蓬勃兴起,工程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为此,教育部积极推动工程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在培养模式上依旧采用学科式专业的单一培养模式。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大部分高校自动化专业实践课程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只讲理论课,实践课程让学生自己做,不作讲解,这样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无法及时学以致用。
有些课程实验课大部分都是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践性力度不够,不足以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自动化企业众多,自动化专业设备品种多,从业技术人员需求数量惊人,而精英人才目前社会上非常短缺,高精尖人才更少。
目前,自动化专业人才与行业对接的力度不足,在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教学内容与行业的发展不相吻合,导致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无法进一步认识自动化行业以及新兴技术等最前沿的发展趋势。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流应用人才
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充分整合校内教育教学资源,有效导入外部创新创业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坚持“教学先行、竞赛推动、成果激励”的双创文化教育,双创教育达到全员覆盖。
将双创教育理念与具体专业课程相结合,加强学生理论运用实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实践教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环节,以专业基础实验为铺垫,通过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是自动化人才培养的核心,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以及校企联合打造工程实践教育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的竞赛、讲座等活动,有目的性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结语
新工科的建设是为了培养引领未来工程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具备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还具备了跨学科交叉融合、自主终身学习和沟通交流等多重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更新与之相符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还必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