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某理工大学的本科生,我们现在的各种数学,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和机械制造基础,制造装备学等等,就是纯机械的课程。当然,还有模电数电,C++,自控原理,传感器,数控机床,电力拖动与控制,机器人学,3D打印,液压与气动等等这些智能机械课程。我们做的课程设计是从机械设计到控制系统再到编程,都需要自己完成的。所以我觉得智能制造应该是综合的,如果纯靠计算机的话,是不能造出数控机床的,更不用谈编程。
不过现在确实计算机的薪资会好一点,但是在我们学校机械电子工程薪资也仅次于计算机,而且机电比较吃经验,有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上的。训练需要把传统机械中大量经验化的东西数据化。这需要大量数据源(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和大量懂机械的数据处理员。这个活最快估计要干10年。现在大部分院校机械专业的问题是毕业生既干不了前者也干不了后者。
其次,“智能制造”就是学术圈换个名词,听起高大上,忽悠国家打经费。传统机械结合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提升生产效率,优化物料配置,改进原有商业模式,但核心的制造基础技术,像高精度多轴机床,发动机材料等,高精度多轴机床除了硬件指标之外,很看算法,补偿,实时检测,各种热误差让刀误差,新材料加工也要很多新工艺。说白了早就不是纯机械了。所以必须得交叉才能更上一层楼。
如今的“智能制造”这一波热潮,CIMS该上的基本都上了,没上的基本都是上不起的部分,或上了根本带来不了实际的生产力。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自动化大生产才是核心,其他的都是锦上添花。未来制造企业的软件发展肯定是结合硬件的发展来得,有相关行业经验的转软件有着天然的优势。见过车床是啥都不知道的人来搞相关的数字车间项目,中间一堆业务逻辑搞得头疼。
其实,CIMS当年要解决的问题和智能制造要解决的问题还是有差别的,差别还不小。CIMS也就热了一段,在21世纪的头个十年就开始凉下来。出现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智能制造的核心,个人观点还是更多的去人化,从工业化的批量制造到自动化的柔性制造,最大的趋势都是单位产量更少的人工,更低的成本。智能制造将进一步降低人力工作量在制造中的比重,其中很多工作和传统制造是脱离不开的。对传统机械中经验的部分进行数字化,复用化是未来的大趋势之一。
我曾使用Catia做三维设计,在catia软件二次开发中有着天然的优势(c++),这是多年积累的使用优势,任你再强的cs大神,来了也得从软件使用本身学起。其实,学软件真心不难,未来的工科,软件技能是一项结合本专业的基本技能,没必要分割,也无法抗拒。
总之,智能制造,只有智能是落不了地的,需要的是既懂计算机又懂机械的人,所以纯计算机和纯机械都不能胜任智能制造的工作,需要的是复合人才。技术和制度两条腿,一个也不能短!机械制造技术和智能调度技术一个也不能少。技巧和力量必须结合,否则都走不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