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简一。
我见过的很多聪明人,都有一套容易让自己走向成功的逻辑!
就是,如何做成事,给别人带来价值和获益。
这样的事情,可能要做一连串,一次比一次难,一次比一次给别人带来的获益大。
当某一天,自己的能力别人很难复制时,低头一看,已经走向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想做成这样的事,有一个出发点,就是识别并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图片来自网络:《legalhigh》01职业活动的本质是交换行为
一位同学,这里暂称为朱丽,工作四五年了,总是很不开心。
我问她,不开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她说,不知道为什么,这工作四五年换了3家公司,每家公司给的薪水总是扣扣索索,年底的年终奖也是少得可怜,这些公司怎么都这样。
当我问她,在公司看来,你的工作结果给公司来带的价值有多大,你的能力不可替代性又有多强呢?
她沉默了。
我们很多人找工作,往往将焦点放在了一份工作的薪资、福利、待遇中,很少从自身的能力特点,能力大小来评估自己对于企业的需求是否匹配。
一个最明显的道理往往被我们忽略——职业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交换行为。
如果我是一个企业主,雇佣1个人,如果TA给我带来了万的订单,我会给TA1万块的薪水,如果给我带来0万的订单,那么我会给TA10万块。
你给我带来的价值大,那么我给你的薪水就高,这就是一种价值交换。
那如果,同样还是这个人,能给我带来0万的订单,但随便从大街上找一个人,都能带来0万的订单,那我可能只能给你5万块的薪水,因为,你的不可替代性太弱了。
你,没有议价能力。
人才是一个市场,一定程度上也是遵循交换的原则。
老板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别人?
根本原因是你能帮老板或团队创造相应的商业价值。
老板为什么放弃你,是因为你所能创造的商业价值太低了,或者是因为你的存在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商业价值创造。
说到底,什么是商业价值呢?
所谓商业价值,是人在生产、消费、交易中的经济价值,通常以货币为单位来衡量。
商业价值系统所评估的是,你是否有能力,并运用能力为社会创造相应的商业价值。
它总是和人完成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活动,具体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考虑是否使用一个人,最关切的就是一个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能解决的问题值多少钱,我才能给你多少钱的薪酬。
为什么朱丽总抱怨薪酬很低呢?
因为朱丽的工作是财务,做简单的财务报表,没有专业壁垒,在老板看来,解决的不是什么大问题,随便拉一个大学生就可以上岗,所以给朱丽的薪水一直很低。
所以,要想得到高薪,你一定要密切并且不断评估你的:
商业价值系统。
商业价值系统就是帮助你在职业上直接创造价值的东西。
对个人来说,能直接解决问题,创造价值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有5个最重要的因素,构成了商业价值系统的核心要素。
图片来自网络:《legalhigh》02商业价值系统的5个核心要素
第一个是知识,知识就是你懂什么。通俗的说,叫懂行。
所谓懂行,就是你在某个领域有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或者是从别的地方学来的,或者是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
知识与我们的专业学习或工作内容相关,如医学、文学、机械自动化、心理学,数据分析、管理学,市场营销学。
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包括技术性、专业性、管理性的知识,不同性质的职业对知识的要求是不同的。
比如,一些职业,工作时完全就是在运用知识,如财务,历史。对于这些工作,对学历、学位、证书的要求就比较多。
而一些职业,不仅需要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动手操作才能算是真正拥有知识,比如机械设计,建筑学,需要在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去多加应用,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解决不了问题。
还有一些知识,光知道书本没有太大的作用,可以说是纯实践应用的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营销学,这些学科没有实践的积累,可以说几乎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所以,这些学科,如果你只有一个学位,别人是不会看到你太大的价值的,还需要有更多的实践,这个学位才有含金量。
在企业中,不同职位对知识的广度及深度是有要求的。
如果你工作1~3年,可能只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足够了,但如果你工作了3~5年,企业会认为你需要具备这个领域更深和更广的知识。
而很多时候,更深更广的知识需要你在实践当中加以积极运用才能得到,所以,此时,如果你还在围绕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工作,那你的竞争力怕是有问题。
根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方向,你可以选择朝通才或专才的角度发展。
管理类的职业一般要求知识更加广博,你不仅要了解本职业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你还需要了解一些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的知识。
比如一些原来学计算机的后来转型为产品经理,这时,对知识的运用就需要更广。
而研究及技术类职业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与适当的广博知识,如果你走的是专业技术岗,对专业需要更加精通,但也需要适当懂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因为你想做更大的事情,就需要学会管人。
第二个是技能。
技能是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智力或肢体动作方式是经过后天学习和连续培训而获得的动作系统。
技能是实际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收集信息、数据、与人合作,使用某物。
比如,你喜欢玩滑板,你就需要某“物”才能玩起来。那么,这说明你具备了哪些技能呢?
手眼脚的协调能力、肢体的灵活性、出色的平衡力、瞬时决断与敢冒险的勇气,少了哪一样都不行。
在冲浪教练,杂技演员,体操运动员等职业中,这些都是被推崇的技能。
所以,技能与知识有什么区别呢?
知识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传授,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且坚持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只要不练就会生疏,知识学习一下就会了,但技能可不是一下就能会的。
但与知识相比,技能可以在不同的情景中进行迁移,并随经验和阅历的增加,不断发展。
美国学者辛迪.梵和理查德鲍里斯将技能分为3种类型:
专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徙技能(通用技能)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适用于特定岗位,可迁徙性小,一般用名词来表示,如电脑制图、绘画、摄影。
自我管理技能:人的个性品质,帮助人更好的适应环境
可迁徙技能:可以被迁徙应用到各种工作之中的技能,比如你很小的时候很会说服父母亲延迟你的打游戏的时间,上大学后能够为所在的社团募集资金,工作后在销售、管理、谈判中也做的如鱼得水。
可迁徙技能分为三个层面:
肢体技能——如何与物件打交道,如打字,操作,手工,喂养,照管,配置。
心智技能——如何运用大脑处理数据,如比较,复制,分析,计算
社交技能——如何与人打交道,为人排忧解难,如引导,劝说,指示,监督,教导,培训,协调,组织,管理。
能力的第三种因素是天赋。
天赋是人的能力倾向,是人对一些事物或一些领域具备天生擅长的能力或执念(热情)。
也就是说,在同样经验或者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拥有某种天赋的人对于这种事情究竟是什么,如何运行以及如何做好有一种超乎寻常的直觉和领悟能力。
所以,天赋可以预测某个人某方面可能的成就,并不保证必然的成就。
一个人天赋能否获得发展和性格、兴趣、学习态度、技巧、机会等密切相关。
有关天赋,可以参考我的文章:
工作没动力?看我如何帮你挖掘你的潜在职业优势!能力的第4种和第5种因素是经历和人脉。
经历是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见证,主要包括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是亲身见过、做过和遭遇过的事儿,是一个人成长的历史。
一定程度来说,你需要用你的过往经历向别人来证明,你能够运用你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什么问题。
理解:证明你有这个阅历,对这样的事物的理解是深刻的
见证:特别的经历是相应知识习得,技能获得的习得过程和见证
信号:特别的经历是自己背景的背书,自己的实力和商业价值得到背书人的推介
职场中,具有显著价值的经历主要有:
名牌大学毕业经历
名企工作经历
行业开创者工作经历
和标杆人物或机构合作的经历
人脉在知识积累、技能掌握、天赋激发的过程中起到放大和催化的作用。
无论你处于什么职业,拥有广泛的人脉以及扩展人脉的能力,你就在成功的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你的专业本领可以给你带来一个机会,而广泛的人脉却可以给你带来成千上百的机会,从而让你的商业价值倍增。
所以,在你的职业发展中,要积极的积累你的人脉。
图片来自网络:《legalhigh》03识别你的能力圈
所以,你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天赋,经历,人脉。
什么是能力圈呢?
能力圈就是你要看看,哪些能力,是你做起来比别人胜出的机会更大。
比如,我是学医的,学习了医学知识,医院工作,需要更多的其实不是医学知识,而是对人的医疗服务。
但我不擅长服务这项能力,我擅长思考,但不擅长动手,所以这个不在我的能力圈里。
我的朋友蛋蛋,从小朋友一大群,大学里参加社团非常活跃,大学毕业后见我考研,于是也寻思着是不是也考研。
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学习这件事真不在他的能力圈里,他的能力是搞关系,混社会的,不是低头研究东西。
后来,他去做新媒体,搞社群营销,创办了一个小公司,真叫一个如鱼得水。
《穷查理宝典》里有这么一段话:
你们必须弄清楚你们有什么本领。
如果你们要玩那些别人玩的很好而你们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们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
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能力圈中,知识,技能,天赋,经历,人脉是怎样的关系呢?
最好的一个顺序是:
1.先知道你的天赋,因为天赋是天生的稳定的特质,一辈子很难改变。
2.在天赋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考专业
3.在专业的基础上练习你的技能
4.用知识和技能去经历,用各种经历给社会,给他人创造价值。
5.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积累人脉。
然后用人脉,放大你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更大的经历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最后,你的能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当然,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钱和权自然越来越多。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越早定位你的天赋,一个人就能越早开始滚雪球,创造价值。
最好的情况是,一个人在高考选专业之前就确定好你的天赋。
其实,99%的人是做不到的。
如果选择的专业不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呢?
没关系,现代社会,在专业领域实实在在发展一辈子的人,已经很少了。
学习一门知识,3年小成,5年大成,练习1门技能,7年能达成熟练水平。
在这个我们很有可能要工作到70岁的老龄化社会,你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不晚。
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有没有勇气,在脱离能力圈之后,愿意识别并且重新开始建立你的能力圈。
而且,这件事,在你20多岁开始做最好,30多岁开始做,也不晚,40多岁开始,就有点吃力了。
因为学习知识和练习技能,需要牵扯你很大的精力,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而且身体精力已经不足的中年人,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那,怎么确定自己的能力圈呢?
两个要点:
一个是找到你的潜在的天赋,关于找天赋,可以在咨询师咨询技术的辅佐下,帮你挖掘。
第二个是重点,要dosomething。你要积极的探索,自我觉察,才能真正确认你的天赋优势。
比如,我的思维和理念感很强,这个天赋其实很适合写作。
其实,这个天赋在我大学之前是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工作之后,以一些闲暇时间,我开始看文学小说,看的多了,总觉得脑子里有很多创意和语言,就想自己开始写。
后来,我在阅文写了2部长篇小说,虽然扑街了,但是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有感觉,后来就常常在自己的电脑上自由写作。
现在,基本可以做到下笔成章,写文章行云流水,毫无障碍。
但要想成为真正的作家,还得需要更多的学,更多的练。
所以,现在我的第二职业目标是成长类作家,现在我每天写写,7年之后,请各位拭目以待。
图片来自网络:《legalhigh》最后的话
想成为1个聪明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抓住2个关键点就好了:
一个是尽早识别并建立自己的能力圈
一个是用自己的能力圈给给别人创造一连串的价值。
有人说,怎么办,现在的工作深耕了很多年,感觉这个工作不在自己的能力圈里
想转型是不是太晚了,都三十多了。
一个是你需要想想,你是要工作到70岁的,从30岁开始在能力圈里面耕耘,算不算晚。
另一个是,谁说的调整能力圈就是要转型呢?
比如,有人说外向的人不适合做销售,内向的人才适合,其实不是的。
外向的人适合泛交,内向的人适合深交,就看你如何运用了。
希望你能尽早识别你的能力圈,并用它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end!
最后的最后,来一个彩蛋吧!
马克.吐温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死了,在天堂之门外遇到了圣.彼得。
这人知道圣.彼得是一位智者,所以就问了一个困扰他一生的问题。
他说:“圣.彼得,这些年来,我一直对军事历史都很感兴趣,你能告诉我谁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将军吗?”
圣.彼得很快回答道:“哦,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那边那个人。”
“你一定搞错了。”这个人很困惑的说,“生前我认识那个人,他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劳动工人。”
“这就对了,我的朋友。”圣.彼得肯定的说。“如果他曾做过将军的话,他将会成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将军。”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很普遍的真理:
有太多的人这一生都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他们这一生中,直到进了棺材,也不清楚自己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尽早发现并发发展自身的天赋,确立能力圈并在能力圈成事儿的原因啊!!!
如果你想尽早确立你的天赋优势,快预约我的吧。
要预约,请私信!
我是职业规划师简一简一说职业规划,医药行业信息咨询顾问深耕7年,专注于青年人群的职业定位、发展以及职场成长议题,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