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机器人“大白”同台竞技,精准、安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深圳科技防疫又多了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程无接触、最快15秒采样,24小时“在岗”、市民点赞“舒适性高”……在深圳市民中心,三台机器人“大白”同台竞技,通过机器视觉与力控系统,确保精准、安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近日,已有一些市民已经“尝鲜”,体验了新“大白”的服务。“不会感觉很难受,全程自动化,如果可以确保采样准确性,以后核采就方便多了!”有市民对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表示期待,希望它们的“入场”,能有助于解决大规模核酸检测中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大、医护人员短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机器人采样体验如何?
市民:感觉舒适,反复提示直至采样位置准确
目前,三台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均已经历一代、二代甚至三代的技术更新,比之前的技术更为智能,在精准度和自动化方面都有所提升。“我们在年便开始研发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相比起一代,新的机器人拥有了人形机器人的上半身(头部和双臂)、一个可自由全向移动的车体(AGV)和一块集成扫码、语音和视频交互的平板电脑,车体还内置采样管、拭子、无菌样本储备装置、消杀灭菌装置等耗材。”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杨一鸣博士介绍。
南方科技大学孟庆虎院士表示,新一代全自动智能交互核酸采样机器人的集成度和智能化程度都是最高的,它有一个灵巧的机械爪,是专门为抓取咽拭子而设计,不同于通用的工业机械臂。
“请靠近些”“请张嘴”,当的人脸慢慢靠近机器后,核酸采样机器人会通过视觉系统与调整力度的力控系统,对采样人进行鼻咽拭子核酸。如果机器人识别到采样者的姿势不规范,则会持续发出“请张大嘴巴”“请仰头”等提示,确保咽拭子能准确到达指定位置。
采样完毕后,机器人还会对采样管、夹爪、机体等关键部件进行消杀。整个采样过程大约需要30秒,最快15秒。“没有想象中的不舒服,整个过程很流畅,感觉较舒适。”体验完口咽采样机器人后,市民刘先生如此评价。
谁研发了它们?
企业、医院齐上阵,三个科研团队“赛马”竞争
据了解,这三台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分别是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院,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医院,医院集团、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等三个团队研发。
“我们采用‘赛马式’资助方式,允许不同的牵头单位同时获得前期立项,项目前期实施动态竞争。目前,这三个产品都是企业与大学、医院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来进行研发。”科创委科技重大专项处处长席卫忠介绍。
其中,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南方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医院这两个团队研发的为口咽采样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所为社区、公共场所等,可满足日常核酸采样需要。
而由医院集团牵头研发的“鹏程青耕”二代的高性能移动协作机器人产品则为鼻拭子采样机器人,主要应用场所为隔离酒店、海关等重点防控区域。“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路径规划技术移动到任意用户指定的采样位置,如到达隔离酒店的每个房间,单独完成采样工作。”杨一鸣介绍。
目前,三个项目还处于科研的临床验证阶段。如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三代灵采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全流程自动化,目前在贵州、海南、辽宁等多个省份采检了近2万余例;“鹏程青耕”二代机器人完成约人次临床前志愿者测试,一次性采样成功率达85%,二次成功率超过92%。
为谁服务?
减轻“大白”工作量,方便市民随来随检
核酸采样、检测、流调溯源等工作都是为了精确定位病毒感染范围。虽然核酸采样机器人还未进入市场,但这种自动化的采样在理论上展现了数字化防疫的无限可能。采样机器人的“加入”,对核酸检测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来说也是减轻工作量的一种可行方案。
从采样速度而言,大部分机器人暂时比不上熟练的医护人员。机器人采样的优势起初在于降低感染风险、分担医护的辛苦,但随着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实施,核酸采样机器人被赋予了潜在的成本优势。
同时,采样工作者在闷热的环境下身穿防护服,很容易产生疲劳,而机器人不需要休息,每一次动作都是规范的,可以满足大规模高负荷的核酸采样需求,24小时全天候“在岗”。
核酸采样机器人的安全性也是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