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碳中和产业,能够选择什么专业?
高考陆续放榜,渡过了高考难关的莘莘学子,又面临填报志愿的挑战。
当下,随着将“碳中和”被国家纳入顶层布局,碳中和产业正在创造大量新的就业与投资机会。
年轻学子们想要搭乘上碳中和的风口,提前做好碳中和职业规划,应该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什么专业呢?
首先,在碳中和背景下,
减排潜力最大的是电力行业:
作为排放比例最大的行业,电力行业是碳减排的关键所在。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电力行业要实现零碳转型需求,需要大量新能源工程相关人才,相关专业包括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等。
同时,为了承载电力的新能源转型,行业需要大量人才从事储能及电网改造技术,包括光伏及风电领域、源网荷储技术,涉及专业包括储能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能源互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
电力行业对应的还有绿电水解生产绿氢等工艺,涉及电解水中的质子膜技术等;还有水电的抽水蓄能,又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传统专业。
其次是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的碳排放大多数都传导到建筑中。
工业、建筑领域涉及到节能技术,相关专业是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工程、暖通等常规专业。
其中,电气化是目前实现碳中和成本最低、最为成熟的技术路径,通过工业和建筑、交通等终端能源使用部门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将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
地源热泵技术及分布式能源技术,还有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技术,则涉及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能源规划等专业。
再次是交通领域:
虽然交通领域排放占比较小,但是产业占比较大。
碳中和需要将几乎整个交通领域的产业进行升级改造,人才需求量巨大。
特别是未来的家用型轿车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电动车、燃料电池车)转变,涉及汽车设计、车辆工程、电池技术及储能技术发展。
相关专业包括:储能工程、氢能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电机电器智能化等。
最后是农业、林业及土地利用:
农林行业可以提供大量的碳汇,以森林为核心的碳汇项目是清洁发展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森林碳汇资源的资产问题、价值问题、核算问题与产业问题等都有待完善。
因此,林学、种子科学与工程、生态保护等专业都需要相关的人才。
哪些院校开设了相关专业?
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审批结果确定了同意设置“碳储科学与工程”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专业代码TK、属于工学门类、修业年限4年。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重庆大学增设了该专业。
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涉及矿业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多个学科,聚焦能源绿色开发与低碳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与碳资产管理等几方面,培养在碳捕集、碳封存、碳利用等多环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认知扎实,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除了本科增设碳中和产业专业,许多高校也增设了相关的硕博项目。比如,近日清华大学拟新增的“碳中和系统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
除此之外,若要了解更多高校开设的与碳中和产业相关的硕博项目,也能够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碳中和”等关键词,查看相关论文和一作或者通讯作者的相关信息,从而追溯到学院、学校及专业、导师,为自己的后续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