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自动化 >> 自动化前景 >> 正文 >> 正文

康王食品做有故事的百年老店

来源:自动化 时间:2023/4/13

在长三角各品牌连锁超市和机场、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都能看到康王食品极富代表性的商标。这个来自常州的江苏老字号,从小小芝麻糖起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企业,成为老字号绽放新风采、获得市场成功的有力例证。

全家人齐上阵,17个小时做出公斤糖

“我们过去是家庭作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天天从凌晨做到天黑,最多时一天工作17个小时,能做公斤芝麻糖。”回忆起儿时一家人做糖的时光,康王食品负责人吴志强总觉得苦中有甜。苦的是做糖二十多道工序大多是力气活,同时为了保持糖的柔软度,作坊里永远很热;甜的是吴志强总能在工作台上偷到边角糖料,拿出去分给小伙伴吃。

康王食品前身是“康王”芝麻糖,由吴谓春于年创立,以香甜酥脆不粘牙深受常州百姓喜爱。第二代传人吴林海在西林自建厂房、升级工艺,让“康王”芝麻糖口味提升、产量大增。第三代传人吴仁根先后在金坛、溧阳等地建立糖坊,将市场延伸至无锡、苏州、上海、南京等地。第四代传人吴德方、吴焕春于年注册“康王”商标,相继推出芝麻糖、浇切片、花生糖等产品。到了第五代传人吴志强手中,康王芝麻糖制作技艺成为常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王”入列“常州老字号”,不久后又晋身“江苏老字号”,企业被评为省级非遗芝麻糖制作技艺保护单位……几年间,“康王”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大农展会和常州名优产品万里行中频频亮相。

4条流水线,年销售万元

如今,拥有25个系列40多种产品的康王食品已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年产量0余吨,4条半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带来一年多万元的销售。“我们保留了传统纯手工生产线和老匠人,每年还组织非遗参观活动。日常生产除拉条、上麻等工序仍有手工操作外,主要依靠现代化流水线。”吴志强让康王食品彻底实现了企业化、规模化。

康王食品之所以能打破传统食品日渐式微的魔咒,离不开领头人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面对大众消费习惯与水平的改变,吴志强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将康王产品由日常食品转变为旅游商品、伴手礼。他一方面与多所高校团队合作研究,调整配方、改良口味,历时一年半攻关,以糖醇类替代麦芽糖和蔗糖类原料技术,减少或去除糖分,以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一方面升级产品外观,推出国潮风、便携式等多种现代包装,开拓年轻市场;一方面开启天猫、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不断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线上销售份额,扩展品牌发展空间,令“康王食品”发展在同行中一骑绝尘。

讲好老字号故事打造百年老店

据常州市志记载,早在汉代,常州就有用饴糖熬制成固体糖祭灶的习俗。至北宋末年,康王赵构举兵抗金来到常州,百姓为支持军队,将麻团糖做成“小爆竹”形状,塞入甜馅滚满芝麻,令将士们士气大振、屡打胜仗,常州芝麻糖自此名声远扬。在吴志强心中,芝麻糖的背后是常州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做好企业,是讲好老字号故事、做好百年好店的起点。

“我给企业做了十年发展规划,目前正在洽谈增加生产线,很快将搬迁到0平方米的新厂房,进一步提升‘康王’的生产能力与产品品质。”吴志强说,他下一步打算做非遗展览馆,引入工业旅游元素、做工厂体验游,并计划以常州为主、辐射长三角,开办品牌直营旗舰店,让“康王”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让芝麻糖背后的常州故事走得更远。

周洁/文图片由被采访对象提供

本文来源:常州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