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工操作,到半自动辅助操作,到模块自动化操作,再到实验室流水线全自动操作,在追求医学检验精准化的道路上,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
流水线,又被称为体外检测“皇冠上的明珠”。其全称为全实验室自动化系统(TLA),将不同的分析仪器与分析前和分析后的实验室分析系统通过自动化传输轨道串联起来,在信息化网络的主导控制下,构成流水线作业的组合,达到流程最优化、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TLA可实现进样、检测、出样本全流程自动化,医院70%左右的检测需求,医院检测拥堵情况,医院的检测效率,已成为国产IVD巨头争相布局的热门领域。
然而事实上,我国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市场长期被“罗雅西贝”等外企占据,借着入局早的优势和“品牌保护”的目的,医院装机的流水线均为封闭式设计,不兼容其它品牌,医院拓展检测项目的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一边是国外品牌的强势垄断,另一边是国内市场对于高性价比、强兼容性流水线的急切需求。基于此,我国IVD企业如何破局?当前面临哪些挑战?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动脉网带着这些问题梳理了国内外行业现状,希望从中找寻答案。
市场呈海外巨头高度垄断态势,如何破局?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为应对实验室医学技术人员紧张状况,建立了世界第一条实验室全自动流水线。而后开始进入欧美市场,并逐步在全球发达国家完成普及。赛默飞、罗氏、雅培等器械巨头纷纷开启实验室智慧化改革,推出多种医学检验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
根据检测学科分类,流水线可分为生化流水线、免疫流水线、血凝流水线,血液流水线、分子诊断流水线、尿液流水线和微生物流水线等。生化和免疫检测项目由于样本类型和处理流程一致,大多实验室将其合为生化免疫自动化流水线。由于其他细分市场容量较小,通常狭义的流水线指生化免疫流水线。
流水线以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优势,不仅使得检测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还极大程度减少了人工造成的差错和交叉感染,使检测结果更加稳定可靠。
医院流水线的装备始于年,浙医院引入日立PAM+系统,组成了国内第一条生化流水线。年,流水线在中国进入快速放量期,每年复合增长率在%以上。
年12月,国家在《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到,重点支持体外诊断产品,鼓励国内空白的全实验室自动化检验分析流水线(TLA)等创新设备产业化,医院端的需求和产业端发展。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年底,,全国大概保有条流水线,且以每年装机约条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期。
国内流水线保有量逐年上市
然而,我国流水线市场处于外资高度垄断态势,罗氏、雅培、贝克曼、西门子、日立等品牌占据约90%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检验科项目不单是单个机器的运营,最早国内企医院检验科这样庞大的项目,另一方面,国外企业的流水线多采取封闭式,封闭式流水线只能连接自家品牌的分析仪,因此罗雅贝医院,并稳稳地把控了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带量采购等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行,基层医疗机构对检验能力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基层医疗机构更青睐性价比高、兼容性强的分析仪器与流水线,国产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迎来发展机遇。
此外,国内IVD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分析仪器研制能力不断增强,国内流水线市场以其广阔的增长潜力呈现出了激烈竞争的态势,包括迈瑞医疗、安图生物、透景生命、迪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赛诺迈德、迈克生物等IVD企业纷纷入局,部分医院。
国产品牌布局情况(不完全统计)
医院切入,品类要丰富
基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国产企业如何切入并快速取得突破,成为行业共同探讨的命题。安图生物是国内首家提供实验室全自动流水线全套产品服务的企业,其发展的战略或可作为参考。
安图生物非常看重多品类能力。检验流水线中最基本的检验模块是生化和化学发光,拥有生化和化学发光检验产品是构建流水线的基础。因此,早从年起,安图生物就开始通过收购补齐在生化方面的能力。通过收购盛世君晖和百奥泰康,借助二者优质的生化仪丰富的生化试剂,对自身优秀的化学发光产品形成强烈带动,充分打开成长空间。
年5月,安图生物推出了第五代磁悬浮全自动流水线AutolasA-1,功能涵盖生化和免疫诊断,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实验室全自动流水线全套产品服务的企业,填补了国产品牌自动化流水线的空白,为实验室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安图生物的AutolasA-1Series流水线图片来自公司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9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