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自动化 >> 自动化发展 >> 正文 >> 正文

氢能产业成新万亿级赛道中国再拿世界第

来源:自动化 时间:2024/12/22
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s://m.39.net/pf/a_7143439.html

氢能源汽车全速出击,氢动力高铁赛道领航,氢燃料火箭直上九霄,凭借可持续、可再生、污染少和能量密度高等优势,氢能在全球碳达峰和碳减排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如今,随着全球最大绿氢项目落户新疆,全球最大的氢港氢能产业园布局山西,世界首个实用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在榆林投用,我国以万吨的年产值已然稳坐世界制氢国“头把”交椅。

时势已至,大潮汹涌,氢能的价值被无限放大,其发展前景也被寄予厚望。作为氢产业的先行者,西安交通大学势如破竹,在与家国同行的征途中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塑造未来英才,尽显英雄本色!

执科创之笔,大刀阔斧绘一抹“氢”绿

多地剑指千亿规模,万亿赛道风起云涌,一夜千里的氢能产业正在我国各个版块上掀起了迸发式热潮。

从南洋迈步,到长安驻足,西安交通大学始终将科研探索的脚步印刻在国之所需的大道上,一次次能源技术重大突破,一项项氢能产业创新成果都是交大创新奇迹的集结、矢志报国的初心。

成永红、张锦英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石墨烯界面纳米阀技术,成功解决了安全和可控性难题,可满足氢气大规模存储与运输需求,在储释氢密度、安全性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秀奖。

郭烈锦院士团队研发的直接太阳能光解水规模制氢技术可以通过功能体系变革,实现安全、可靠、无污染的能源供给。这项全球领先的研究在陕西华山脚下和新疆塔城均有示范项,且在未来大规模生产中将再次大幅度降低成本。

陶文铨院士团队共同研发的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堆,单堆功率最高可达82.3千瓦,体积功率密度达3.58千瓦每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稳定、高效、清洁、零碳的特点。

张锦英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储氢方法,不仅携带方便,还让氢能更安全稳定地工作。目前,团队正在开发进行基于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张明明教授课题成功制备了一系列结构与功能可调的金属笼,该策略可以在保持金属笼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将金属铼催化剂与四苯乙烯光敏剂同时整合至金属笼中,从而实现高效光催化产氢。

高传博教授团队实现了高效的碱性电解水析氢动力学,其在–70mV过电势下的催化活性达到17.4mAμgPt–1,是届时报道的最高性能。

学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超临界水热化学还原的煤制氢装备设计制造基础与系统示范”项目将促进以氢能为核心的变革性能源产业链及其新装备制造技术形成,并有望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中发挥重大作用。

……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氢能源的辽阔旷野中上下求索,西安交大不断加大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的笔触,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从0到1"的突破中,完成了为国献力的宏伟蓝图。

携举世之智,一马当先育“氢”年英才

在“氢”心尽力的科研赛道上,西安交大以无畏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让创新成果破茧而生,为国家科技事业添砖加瓦。在群星璀璨的“氢”空中,交大也义无反顾,以强劲的专业实力、完善的培养体系点亮了一颗颗耀至苍穹的未来新星。

面对新能源行业的漫天席卷,通识教育难以满足复合型能源科技人才的培养需求,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人才缺口也高达百万。此时,作为拥有着顶级A+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西安交大挺身而出,以优势学科为基底,踏上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之路。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学校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新能源专业方向多年办学及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经教育部批准于年设立的全国首批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相关本科专业。

毕业生继续深造条件优越,就业前景广阔,其中20%赴美国、新加坡等国外著名高校全额奖学金留学,60%在国内高校读研,20%工作或创业,皆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模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交大为国出力的庄严承诺。在新能源产量不断增加的当下,只有储能技术人才与之匹配,才能共筑能源昌盛新局面。

为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支撑储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学校积极申报“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年获准国内乃至世界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该专业依托西安交大6个理工类优势学科(含2个A+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电气工程),实施由六大学科交叉、十大企业协同、国际前沿引领的“通专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大一学生开展储能专业通识教育,后结合个人意愿和综合成绩进行模块分流;储能领域十大龙头企业提供企业导师进行联合培养,钱学森学院和相关优势学科所在学院为储能专业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和联合培养机会。在往届(包含在校生)位学生中,已有13位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他们被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录取,将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道路上接续新的篇章。

今日之成就源于为国为民,明日之鼎盛淀于奋力攻坚,以氢为首的新能源战场挑战与机遇交织,也正迎接着新一代交大人乘势而起、奋勇攻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