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在变化,在飞速地变化!而我们正处在这个快速的变化当中!以前,我特别羡慕那些外文学得好的同学,特别是那些会多们外语的,简直惊为天人。在地铁上,见到那些跟老外高声交谈的国人,也是钦佩不已,哇,真厉害。工作后去现场调设备,打开电脑,连上数据线,开始查看监控那一行行代码,在断点的时候,指导那些操作工去调一调,动一动,设备就可以按他们的要求意思工作了,他们对我,也是充满了羡慕,不断地私下探听,你的工资很高吧,这么厉害!!去年的十九大期间,看新闻,与会代表给我们展示了一款小小的翻译笔,说中文,译地方文都不在话下!!那个时候,我在想,将来,学语言学的那些个学者们,将何以为生?还有他们的生存间隙吗?上周,翻看朋友圈,无意中见到一句话:“手工操作控制是最精确的控制,现场操作工的操作就是我们的程序,一个好的程序就是对操作工的操作做到完美、精确的翻译,工业编程的其实就是搞翻译工作的。”内心一惊,不由冷汗淋淋,回想上述的一切,这岂不意味着大量的编程工程师在未来的十年里,都将消失?还有生存间隙吗?我们回到语言的翻译上,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翻译软件已经可以做到不论是单个词语的准确表达,也可以给一句话进行阐述,从而达到整篇文章的译文。而我们的设备呢,从程序语言到机器语言,其实也是一样的吧?年参看广州机器人展时,就有企业展示他们的机械手,完全不用编程的,拉着机械手臂示教一次,后续它将自动按该流程往复工作!!这难道不是一种直接的翻译吗?记得当年编代码,从最基础的内部变量定义开始。现在,都是装配工的事情了吧?知道吗?90%的装配工在末来的10-20年,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机器自行操作。那么,对于程序的装配工来说呢?是否也一样?我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也许你会问,那么剩下的10%呢?为什么不会被取代?哈哈,因为他们不是程序的”装配工“,更不是语言的”翻译工“!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吧:一个翻译工可以把:我已经吃过了,译得很明白很清楚。但让他译下《左传》,翻一下《离骚》试试?也许这么说作为一个工程编程人员,你还是不清楚,你到底该如何做,才能成为那个10%。所有的控制,来源于哪里呢?你需要清楚的是,所有的工控编程技术仅仅是编程最基本应该具备的技能,就像是背会了几个单词,学会一些短句,这是机器可以很容易学会的。真正好的程序,来自好的工艺流程,以及对工艺的深度了解。百步穿杨的技术,要用机械去实现,就需要向那些最精湛技艺的操作手学习,向工艺师、操作工学习,站在操作者的角度,去编写你的代码,才可能磨砺出完善的程序。真正的工控高手会更重视工艺流程,更重视将人工操作精准转化。愿你成为那10%的高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