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浪潮正席卷各大行业。对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一个必答题。越来越多的技术软件在现代财务工作中得以应用,期以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软件(RoboticProcessAutomation,简称“RPA”)被称为企业“数字员工”,是一款模拟人工操作、被设定了特定功能及流程的软件,可以同员工一样跨软件、跨平台执行工作任务并访问各种应用程序,满足企业快速部署及上线应用的需求。近年来,作为助力财务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RPA正悄然推动传统财务的转型变革。本文将从场景和方法两个方面浅析RPA在财务领域的有效应用。
3大特征,解构RPA财务场景应用
RPA并非财务专用工具,却因应用条件与财务工作的业务特点高度匹配,成为众多财务人的“左臂右膀”。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哪些财务工作可以引入RPA?这三个特征需谨记:
第一,工作是非系统功能性的
判断一项财务工作是适合做系统功能开发还是RPA,可以从两方面考量:
从涉及内容的范围面来看,如果涉及部门多节点多、前端数据来源广、系统多且流程复杂,则更适合做系统性功能,而非RPA。
从对RPA的适应性来看,如果引入RPA需要对现有系统功能大刀阔斧改造,建议谨慎考虑。通常来说,RPA的开发费用主要由软件费用和开发费用两部分构成,其中开发费用会根据功能复杂程度、对接系统或平台数量多少确定。如果本着降本增效的原则引入RPA,却为了适配RPA在系统改造上投入大量费用支出,则得不偿失。
第二,工作属于强规则领域,频次高、重复性强,流程和结果可标准化
通常来说,此类工作在引入RPA后,能够快速实现提升效率、节约人工效能的目的。符合这一特征的财务工作场景包括银行流水查询、应收应付账款核销对账、费用报销、税务处理及申报、报表计算处理等。
第三,工作数据获取与处理人为主观干预少,或容易将人为主观判断转化成客观条件判断
RPA的优势在于自动化,一个自动化程度高的工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那么一项工作是否能最大限度发挥RPA的优势,一定程度上也是由这项工作的数据获取和处理流程的合理高效程度决定的。
5个步骤,重塑财务工作流程
数字化时代,RPA广泛应用于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借助RPA“东风”实现财务场景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归纳起来,财务流程的RPA化可分为5个步骤:
第一,识别财务工作痛点及可能运用RPA的业务场景
这点可以基于上文给出的三个特征识别判断。愈加严格的监管需求,高频次、广覆盖的信息披露场景,多维度、多口径、多期限的财务数据……这些财务工作中的“老大难”是适配RPA的“天然土壤”。通常来讲,这些财务数据从原始数据获取、处理及整理,其逻辑及流程都是可固化的,涉及的面也都是可梳理的,可考量引入RPA的可能性。
第二,评估制定RPA策略方案
通过采纳RPA软件开发服务商的专业建议,制定机器人方案策略,明晰开发指导原则;梳理、评估作业流程,明确机器人方案适配性、最大化实现价值的优先级排序;管理可能涉及的多组织机构及人员。
第三,设计构建具体功能与业务逻辑
可从优先级排序中高的工作入手,逐步梳理优化业务逻辑及流程,这能够促使对固有业务流程的重新评估,让原本以为无法再优化改进的工作场景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四,开发实施上线
完成RPA软件功能的充分测试及问题修复,不断优化功能流程方案并实施上线。
第五,功能运维及优化
持续追踪功能运行情况,响应突发问题或功能变化,不断优化已有功能,持续产出效能。
数字时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大众视野,财务领域正经历一场大时代下的大变革,RPA亦成为助力企业财务向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先锋。中建投租赁自年引入RPA,经过3年多不间断的功能开发及优化,将适用RPA的财务工作场景予以RPA自动化开发,能够有效应对繁琐、重复性高的财务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合规风险。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工作RPA化并非一蹴而就,需明确战略方向,制定与自身实际相符的长远规划,在全面赋能的过程中,积极持续地拥抱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