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转载作者:刘云浩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刘云浩教授近日对学生们的提问写出了万字长文回复。今年他回答的问题也紧跟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潮流。年7月的最后一周,清华大学暑期学校在综体开学。开学典礼上软件学院刘云浩教授为同学们作了一场人工智能主题的讲座。面对雪花一样纷纷而来的同学们提问的小纸条,刘云浩老师花了几十个小时,用了2万多字回答了同学们关于AI的90个问题。年8月的第一周,清华大学暑期学校在荷塘·雨课堂上云开学。开学第一天,刘云浩教授如期而至,为同学们作了题为《WhatistheroleofAITomorrow?——人工智能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吗?》的专业认知讲座。人工智能领域里一个个复杂深奥的问题在他的讲解下变得明了易懂,并且引发了同学们深入广泛的思考。加之线上讲座及时沟通的优势,这次除了讲座期间刘老师当场回复的问题之外,我们收到了包括弹幕在内的多个提问。刘云浩教授经过选择、合并、归纳成了92个问题,写了近3万字回复。而这个夏天,我们不能在清华园里相见的遗憾,似乎也在下面这3万字的真诚回答中溶解、反应,变成「来清华,造光明」的希望与力量。1T3班朱坦晟:请问如何看待中国软件行业的现状,以及我们应如何在美国施压下发展计算机产业?希望教授可以给一些建议A:在应用软件特别是面向消费者的应用软件方面,我国是处在世界一流水平的,有些移动应用(如TikTok)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在工业软件(如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和基础软件(如类似Windows的操作系统)方面,我国与世界一流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这些领域,国际合作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是每一项技术我们都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自主研发,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化,采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合法的商业活动也会面临来自外部的干扰。广泛结交朋友,拥抱开放理念,加强自主研发,逐步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需要包括你我在内的几代人不断努力才能实现。2吴飞扬(来自弹幕):老师如何看待Intel的数据库泄露?会对中国国内的相关行业有好影响吗?A:在Intel数据泄露这件事情上,媒体有些夸大其词了,根据一些细节更多的报道,泄露的资料是Intel给客户的支持资料,只不过通常客户需要签署保密协议(NDA)才能拿到。因此,这些资料对我国的芯片设计没有太多实际价值。在芯片设计领域,近年来我国有很大进步,无论是嵌入式微处理器,还是中高端的片上系统、服务器处理器,一批国产企业都已经发展壮大起来,在一些领域如神经网络处理器,我国企业的设计能力已经处于世界一流。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光有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在高端芯片领域,我们缺乏更精细制程(例如10nm或更低)的生产制造能力。这也正是目前卡脖子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制造过程中,核心的步骤是在晶圆(硅片)上把设计好的线路刻出来,这需要光刻机和光刻胶。目前,高端光刻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荷兰的阿斯麦公司可以生产,而配套的光刻胶也几乎完全由日本公司生产。另一方面,即使拥有设备,也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工艺流程,好的工艺需要时间的打磨,这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3H9班车宛钰:如何看待GPT-3系统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地位?U5班梁亚伦:最近亿参数的GPT-3发布了,这个网络的训练用了个G的数据,您怎么看待现在神经网络的这种数据量、参数、训练成本甚至inference成本都在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会是一个正确的趋势吗?A:GPT-3一发布就引起了业内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