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凌云光
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赋能智能制造###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个分支,应用范围涵盖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气象、天文、公安、交通、安全、科研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经过长期的蛰伏,也得益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我国如今正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今天同花顺专家团专访了凌云光董事会秘书、CFO顾宝兴先生,带大家了解国内机器视觉领军企业——凌云光的发展情况,以及该行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公司简介:
凌云光,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领导者,以光学成像、人工智能技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客户提供核心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与智能视觉装备等产品,是工业4.0与万物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广泛服务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影视动漫等行业智能制造。公司曾获得三项国家级技术奖项。
嘉宾简介:
顾宝兴先生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CFO
核心观点:
1.机器视觉是智能制造与万物互联的关键基础设施,是众多行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2.中国机器视觉渗透率远低于德美,未来中国机器视觉行业增速显著快于全球;
3.年凌云光自主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达60%,高于公司整体收入30%增速。剔除股份支付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62%,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访谈详细记录:
(一)
同花顺专家团:首先请顾总为同花顺的投资者朋友们简单介绍下凌云光。
董秘顾宝兴: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凌云光”)以光学创新为基础,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是核心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的专业供应商。经过20年的深耕,公司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产业链核心技术,形成了光学成像、智能软件、智能算法、精密机械控制四大技术平台,具备了综合的总体方案设计能力,支撑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的快速落地,满足多行业智能制造需求。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的联盟内企业数据,年度公司在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公司代表客户:苹果、华为与小米产业链,工业富联、瑞声、歌尔;京东方、华星光电、维信诺;福莱特、宁德时代、璞泰来;中央电视台、腾讯;烽火、武汉锐科等。
截至年末,公司拥有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项,曾获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导或参与多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先后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
(凌云光智能显示屏检测设备)
(二)
同花顺专家团:您认为,公司slogan“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如何理解?
董秘顾宝兴:公司slogan诠释了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核心技术。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领域,是核心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的专业供应商。其中,可配置视觉系统是小型化、专业化视觉产品,是以相机为代表的光学成像模块(眼睛)与AI软件算法为代表的图像处理系统(大脑)的集合体,可以独立完成图像采集功能,并基于图像采集的信息完成预处理工作(如定位、测量、检测和识别等),相当于为工业机器/机器人装上“眼睛”和“大脑”。智能视觉装备是在视觉系统的基础上,给机器配置上受大脑控制的“肌肉”和“四肢”,以整机装备形式相对独立开展工作、替代工人或低精度自动化设备,实现检测与生产工艺的精准控制、精确执行,最终形成“手”“眼”“脑”协同的智能生产“机器人”,真正服务智能生产。
(专业视觉系统)
(三)
同花顺专家团:您认为,国内机器视觉应用的市场空间如何?
董秘顾宝兴:市场空间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判断:
1、智能制造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制造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路线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包括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纲要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方面,明确了8个方向,其中就包括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截至目前,国家已经针对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规范,并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纳入国家顶层设计。机器视觉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产业和关键基础设施,是众多行业实现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
2、机器视觉,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让机器取代人工,帮助制造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工业4.0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刚需
以工业应用为例,目前在工业生产线上,人眼在精度、效率等方面已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的要求。加之国内就业人口数量增长放缓、老年人口占比上升、用工成本上涨、疫情影响常态化,都使机器视觉产品成为智能制造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刚需。随着我国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也将向全行业覆盖,应用市场需求将急剧扩增,为机器视觉的技术应用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牵引。
3、国内机器视觉渗透率较低,市场空间巨大,且增速远快于全球市场
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年,德国、美国、全球、中国机器视觉密度分别为0.16%、0.12%、0.07%、0.03%,中国机器视觉密度远低于德美。随着中国制造业高端转型进程加速,中国机器视觉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据MarketsandMarkets统计,-年,全球机器视觉器件市场规模由31.7亿美元增至亿美元,CAGR为12.9%;预计至年将达到亿美元,-年CAGR为6.6%。中国在全球的机器视觉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预计年至年,中国机器视觉行业的销售额CAGR为28%,至年销售额将达亿元,增速显著远快于全球。
面向未来智能制造,机器视觉与自动化精密控制逐步走向融合是大势所趋,最终客户需要的是整体的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如果考虑整合自动化能力与产品模块后,传统机器视觉可进入智能视觉装备这一新市场领域,按照国际经验,对应市场空间会放大7-8倍,即年视觉装备可参与市场空间为亿左右。
(凌云光智慧工厂全栈式解决方案)
(四)
同花顺专家团:目前贵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如何?
董秘顾宝兴:机器视觉已经在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和新能源等众多行业获得广泛应用,是中国大陆主要机器视觉供应商之一。根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统计,年度,公司在中国机器视觉行业销售额排名第一。另据CINNOResearch统计,年公司在中国消费电子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2.4%,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康耐视和基恩士;年公司在中国印刷行业机器视觉智能装备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为21.1%,位列行业第一。
除此之外,在新型显示领域,公司的产品可广泛服务LCD和OLED显示屏的AOI检测,广泛应用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行业领先客户的生产产线。在新能源领域,公司产品广泛服务于福莱特集团、宁德时代、信义集团等行业龙头;在智慧交通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地铁、动车、机车,以及接触网等场景的在线运维监测业务;在文化娱乐领域,公司开发的立体视觉系列产品和“数字人”产品在央视春晚和冬奥中都获得了成功应用,随着元宇宙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未来应用前景也值得期待。
(五)
同花顺专家团:您如何看待未来虚拟数字人的发展?
董秘顾宝兴:公司在基于人眼原理的立体视觉技术上早有研发投入。早在年,公司参与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截止目前,公司已经积累了十几年影视工业化的经验,也形成了较多应用成果,如年央视春晚《牛起来》节目、年央视春晚《金面》节目、北京冬奥元宇宙冰雪嘉年华《集光之夜》、电影《疯狂的外星人》《飞向月球》等,凌云光都参与制作。随着元宇宙的兴起和发展,数字人的应用市场空间巨大,据量子位发布的《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测,到年,我国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未来公司也将在这一领域加快商业模式探索,持续加大产品研发与市场拓展力度,提升数字人工业化能力。
(冬奥数字人)
(六)
同花顺专家团:据同花顺F10数据显示,凌云光涉足多个行业。那么,公司为何能跨多个行业发展?您认为贵公司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董秘顾宝兴:公司能在多个行业获得良好的应用,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为国内较早的机器视觉企业,成立之后也非常重视产业链纵深能力的构建和搭建。截至目前,公司已较为全面地掌握了产业链相关的核心技术,形成了先进光学成像、智能软件、智能算法、精密机械与自动化控制四大底层技术平台,可支撑公司在多行业进行应用产品的快速开发落地。
就四大平台技术能力而言,公司在自主算法软件和自动化能力储备上,兼具先发和领先优势,兼具技术壁垒和时间壁垒。
在算法上,年,公司启动研发核心算法库VisionWARE;年,正式发布VisionWARE-V1.0,是国内最早的机器视觉算法平台;到年,该算法库迭代至5.0版本。截至目前,公司已具有基础、定位、测量、检测、识别、颜色、3D、深度学习和图形用户界面等9个技术模块、18个算法库和余个算法工具。公司算法功能的通用性强,经过多年持续研发并快速迭代升级,在精度、效率及稳定性三个性能指标上具备较好优势。
在自动化能力构建上,年,公司扩展了自动化技术,视觉系统开始融合自动化,逐渐形成了融合视觉检测和自动处理能力的智能化产品,推出了多款智能视觉检测和量测设备。自此,公司产品可切入到更多更广的下游智能装备市场。
(七)
同花顺专家团:您同时也担任凌云光的CFO。请问,现有的商业模式下,贵公司业绩是否稳定?财务状况是否健康?
董秘顾宝兴:判断一个公司好坏,短期看业绩,中期看能力,长期看生态。公司已经构建了较好的四大技术平台与产品快速开发能力,也通过自主研发或战略投资等方式对产业链上游核心器件进行了较好的生态布局,同时长期服务下游各行业头部客户,具备了业绩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之前我们在技术与产品、踏实服务客户等方面做得还可以,但在战略与市场选择、研发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好,最近三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研发管理与组织重构等管理咨询项目,借鉴华为优秀实践经验,走上更加科学化管理的道路。目前公司无论在业务战略、产品开发与市场拓展,还是在财经战略上,都处于历史最好水平,我们坚信可以实现合理利润率水平上的增长最大化。
(八)
同花顺专家团:贵公司近三年自主业务的增速怎么样?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董秘顾宝兴:年度~年度,公司营业收入由14.3亿元提升至24.4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0%;自主业务的收入由7.9亿元提升至14.7亿元,增速远高于整体营业收入增速,其中21年自主机器业务实现60%增长,22年1-3月疫情影响下,自主业务收入仍然实现超过60%的同比增长。
随着工业人工智能的进程加快,机器视觉下游应用将迎来高速增长期,公司也将积极把握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健康发展上规模。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也带动了盈利水平的提升,在组织能力增强、研发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年度~年度,公司剔除股份支付的净利润由0.8亿元提升至2.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2%。以前公司在利润率上做得不够好,伴随近年来不断的管理跃迁,未来利润的增长幅度会大于规模的增长。
(九)
同花顺专家团:贵公司募集资金将来主要投入哪些项目,对公司发展有何影响?
董秘顾宝兴: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包括:工业人工智能太湖产业基地、工业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研发项目、先进光学与计算成像研发项目、科技与发展储备资金。募投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增强公司四大技术平台能力,提升公司机器视觉自主产品的产能,从而提高公司标准化、大规模供给能力,助力公司更好把握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十)
同花顺专家团:贵公司未来中长期的战略规划是什么?
董秘顾宝兴:公司将持续战略聚焦机器视觉行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的目标与挑战,持续围绕先进光学成像、智能软件与算法、精密控制等四大技术平台构建核心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快速优质的交付与售后服务,为客户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追求合理利润水平上的增长最大化,市场选择与产品战略均要支撑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机器视觉领域,公司将积极把握工业人工智能的战略机遇,在可配置视觉系统方面,快速做大消费电子、立体视觉、智慧交通、科学图像等已经形成先发优势产品的领域,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在智能视觉装备方面,全面赋能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印刷包装、新能源等行业的工厂智能化,以点带面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丰富收入与利润增长点;在软件与算法方面,持续研发并对已有软件、算法进行升级迭代;在视觉器件方面进一步做强自主核心器件,提升对客户多变需求的服务能力,扩展多领域应用。
《同花顺走进上市公司》联合《同花顺专家团》,共同为您打造行业及上市公司系列访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