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每年都会有N项专利提出申请,但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案例,有哪些?
本文作者:欣彤Iris
雷锋网消息,近日,亚马逊计划将在纽约市启动订单履行中心(order-fulfillmentcenter),旨在更快速地处理纽约大都市区及周边区域的订单和物流。亚马逊在纽约的首个订单履行中心将坐落于史坦顿岛,预计创造个全新工作岗位,而且将全面启用“机器人员工”帮助提高订单处理效率,公司称这些全职员工“将有机会与先进的机器人协同工作”。
对于亚马逊每年推出层出不穷的专利,大家或许觉得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在亚马逊强大的智能物流体系中,有哪些已经落地的具体应用案例?
已落地的智能物流应用案例
在智能物流体系方面,亚马逊似乎早就把机器人的研发和使用计划在未来蓝图里。
亚马逊在年斥资7.75亿美元收购了机器人制造商KivaSystems,因而大大提升了亚马逊的物流系统。自年开始,橙色机器人Kiva开始在亚马逊配送中心帮助运送产品。这些机器人在仓库里把货物进行分拣工作,带到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身边,方便工作人员对物品进行快速打包,因而节省工作人员在仓库里搬运货物的时间。
据雷锋网了解,截至年,亚马逊已经将机器人数量增至台,用于北美的各大运转中心。Kiva系统作业效率要比传统的物流作业提升2-4倍,机器人每小时可跑30英里,准确率达到99.99%。亚马逊在自动化技术方面也抱有极度的重视,亚马逊如今启用了多款机器人,如摇臂机器人、仓储机器人、智能运算推荐包装、智能包裹分拣等。其中仅仓储机器人,便已在全球部署了10万台,主要用于存储和拣货。
在仓储机器人背后,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智能运营系统,它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去调配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并肩作战”,因此机器人在仓库内并不会出现碰撞等状况,而是会通过其运动轨迹来反映用户浏览、商品销售的动态变化。比如存储热销商品信息的机器人会优先移动到距离拣货更近的地方。
除了仓储机器人Kiva向我们展示了亚马逊智能物流体系的强大,亚马逊的无人机研发也无处不在彰显其庞大的野心。
回溯到年12月,亚马逊已经率先实现了无人化的派送过程。PrimeAir成为亚马逊无人快递业务的主角。顾客在网上确认订单后,若商品重量在5磅以下,则可以选择无人机配送,无人机能够实现在确认订单后30分钟内把快递送达顾客要求的目的地。PrimeAir可在24公里左右的范围内送货,预测可续航50公里,其时速最快可达到每小时88公里左右。
然而,PrimeAir无人机派送在年刚提出时被外界认为只是一个“宣传噱头”,但在今年3月20日亚马逊于加利福尼亚州棕榈泉举办的新兴科技会议MARS上,亚马逊当场进行了送货无人机的第一次公开试飞。亚马逊从年便已开始测试无人机。终于在年12月7日,亚马逊首次实现了无人机给客户送货。在客户确认订单的13分钟后,无人机在他的院子里顺利投放了一个包裹。亚马逊的顾客只需要在自家位置的草坪上放置一个小型QR码作为标志,无人机就会准确地识别它们可安全着陆的地点。
利用无人机派送的好处有哪些?
据雷锋网了解,除了节省商品在派送路途上的时间,无人机派送的最大一项好处是它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输成本。据德银曾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利用无人机或机器人送货为亚马逊提供了最大的节约成本的机会,估计“最后一英里运输”即将货物从最后的配送中心送到客户家门口的运输成本将降低80%。降低运费可为客户带来直接的好处。
亚马逊在无人机派送的业务战略上精益求精,频频提出更多的无人机专利申请。
尚未落地的概念与专利
年,亚马逊CEO贝佐斯曾公开表示,亚马逊正在设计第八代送货无人机,将采用此款无人机为AmazonFresh生鲜配送服务。
而随后在年里,亚马逊在无人机专利方面取得了硕果累累。
首先,亚马逊年申请了一项关于无人机“接驳点”的送货系统。将这些接驳点设在建筑物的高处,例如广播电视塔、路灯、电线杆、教堂或写字楼等建筑物高处。其原理通过中央控制软件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使亚马逊的送货无人机能够借助这些接驳点进行充电,并可在极端天气下避险。因而能够应对意外天气、密集人流等方面影响,选择最优的送货路径。当无人机抵达接驳点之后,一个途径是通过升降机或传送带等设施送至地面快递员,由快递员派送给客户。另一个途径是无人机直接投递到预设地点。此项专利当时计划实现在下单后30分钟内用无人机将快递送到客户手中。
其次,据CNBC报道,亚马逊在年4月获得了“空中配送中心”(简称“AFC”)的专利。这是一项有关将空中飞船用作仓储和送货无人机基地的专利。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空中仓库。
此项专利显示,该仓库会维持在4.5万英尺的高空,搭载着带有温控设备的无人机。一旦接到订单,无人机便能第一时间携带新鲜食物从AFC发出,将用户订购的商品配送到用户指定的配送地点。还有一个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