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自动化 >> 自动化介绍 >> 正文 >> 正文

新高考312模式,专业院校

来源:自动化 时间:2025/1/1
目前宣布实行新高考“3+1+2”模式的省份有8个,这部分考生在年高考,将按照“3+1+2”选科模式下的“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方式,依据考生首选物理或历史科目的不同,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分别投档录取。大家都知道,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取消文理分科,扩大了学生对科目的选择权,当然“3+1+2”模式是在“3+3(6选3)”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弃选物理”的情况进行了修正,主要是限定了首选科目必须是物理或历史,实际上造成是事实上的偏文组合和偏理组合。个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兴趣,原来的文理分科对于我国人才选拔、培养专才发挥很大作用。新高考的选科的通识教育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通才培养和尊重学生兴趣发展的问题,反而加重了考生的学业负担,造成高一就一下子推开9门功课的局面,助长了应试教育的紧张气氛。当然这个改革的背景还有一个就是高职院校的改革,国家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作为考生和家长,面对新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我们只能面对和应对。目前除了浙江省是“7选3”之外,其他进行高考改革的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均为“6选3”。我们以实行“7选3”模式的浙江为例,普通类考生每段可填报不超过80个志愿。从新高考改革的初衷是尊重考生的学科专业的选择权。因此,在这次改革后的志愿填报模式,一张志愿表可能会有60-80个平行志愿。按照“3+1+2”选科模式下的“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优先满足考生对专业的选择。当然最重要的前提是你的分数要足够高,分数优先,所以无论高考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的方式怎么变化,最根本的还是考生的“分数”。你的分数够用,才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否则还是比较被动的。比如浙江年高考“各类平行志愿第一段考生按考生位次和招生计划1:1的比例投档,剩余计划重新公布,未被录取的第一段考生和第二段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后投档,依此类推”。先选大学还是先选专业始终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貌似无解!每个高考家庭的倾向程度不一样,考生和家长的意见能否统一都是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但是新高考既然给我我们这个锁定专业的机会,我们还是要好好把握。比如,某考生年高考,选科组合是“物理+化学+生物”,高考成绩为分,因为父母和家族都在系统工作很多年,也希望“子承父业”,让其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力系统工作,建议首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那我们就以“电气类”+“XX高校”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XX高校”来进行组合锁定这个专业。模拟填报志愿如下:1.电气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电气类—武汉大学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华中科技大学4.电气类—华南理工大学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四川大学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山东大学7.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重庆大学8.电气类—北京交通大学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0.电气类—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理工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理工(略)20.电气类—中国矿业大学(略)8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沈阳工程学院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突出了专业选择。如果改成院校优先也是可以的,比如某考生就想去杭州上大学,那么我们要把杭州的大学都罗列出来,再根据自己的分数和选科组合,选择适当的专业类。比如浙江工业大学下的10个专业,比如中国计量大学的4个专业等等。这样就突出了院校。当然“专业+院校”也是有风险的,假设你的分数不是足够高,选的8所院校共80专业的“专业+院校”组合都非常热门,而且还没有拉开梯次,那么你依然可能会落榜。以为新高考“3+1+2”选科模式下,应该和浙江的类似,采取的是1:1投档,也是没有专业调剂的。按照平行志愿的原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那如果你的分数不够,你就只能滑档到下一段的录取中去了。综上,新高考选科的模式组合带来的志愿填报、投档录取的变化。有利的一面是尊重了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兴趣权。同时,也对考生和家长们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确实要充分了解学科专业特点,并把就业考研和城市选择等因素要考虑进去,这样才不至于在高考时,盲目的选择。考生越早明确专业目标,有利于增加学习指向性,提高学习动力。比较几十个志愿,有点眼花缭乱,一生一次的人生大事,咱不能盲目,也不能忙乱,不是吗?充分了解专业,掌握志愿填报主动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