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全面地分析和解读五年前的中国 府公布的《中国制造》之后,突然意识到,越演越烈中美技术战,以及美国对华为和中国科技公司的全面打压,其实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中美之间的冲突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核心利益之间的冲突,这是中国崛起、强国路上必然要面对和克服的问题。
与其说,是美国人主动发起的对中国的制裁,还不如说是中国主动要跨越的一道坎。
一、关于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是年中国 府提出来的,已经时过五年,为啥还炒这个冷饭呢?
主要原因有三:
(1)通过这个可以反观美国打击中国的背后动机;
(2)年还没有到来,还有5年;这饭对自己不但没冷,还热乎着呢。
(3)梳理一下,中国 府未来的发展方向,看看有啥机会
我们要寻找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1)中国 府为啥要在年出中国制造,目标是什么?
(2)中国制造主要内容是什么?给个人有什么启示?
(2)中国制造在中国中长期规划中处于什么阶段?
二、中国 府为啥要在年出《中国制造》,背景是动机什么,目标又是什么?
1.聚焦的环节:
中国制造聚焦在生产制造环节,而不是分配环节、交换环节和消费环节。
2.时代背景:
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时代)
3.目标:
《中国制造》综合考虑未来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基础条件,根据走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提出了:
“制造强国”的若干发展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
三、中国制造主要内容是什么?
1.五大工程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力争到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2)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
到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解读:
智能化更多的是集中在应用领域,即把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应用在整个社会的生产制造环节的方方面面。
(3)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
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 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
解读:
这里主要集中在基础性领域。
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在美国全面打压华为之前的年,中国 府就已经公布要全面自主研发芯片产品业,包括光刻机这样的 工艺,并且是通过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方式扶持国内相关的产业。
因此中美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无法绕过去的核心利益上了,这是中国强国路上必然好面对客服的问题。
(4)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
到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4)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 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到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 水平
解读:
如果说强基工程,重在基础性研究,而高端装备就重在大型设备的集成的能力上。
2.10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10]。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解读:
如果说,《中国制造》之前,中国的信息技术重在应用性技术,美国的信息技术重在基础性技术,中美之间实际是互补的。
那么《中国制造》把中国的信息技术的重点突破的领域转移到了基础性技术上,如集成电路芯片、操作系统等。这无疑是跟美国直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性领域发生全面的、正面的竞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与其说是美国主动发起的、中国被动应战的技术战,还不如说,这是中国主动去迎接一场挑战。
(2) 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 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 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
解读:
这是什么?卡中国科技界芯片产品脖子的光刻机,不正是这个领域吗?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 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解读:
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虽然这几年没有长进了,但美国有埃隆马斯克的SpaceX。
中国没有埃隆马斯克,但中国有中国 府。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 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解读:
无论是公路、铁路,中国已经在全球技术 了,已经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了。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解读:
这里主要是智能化、电动化的汽车。自动驾驶的电动汽车,虽然是未来汽车交通工具的主流,但这块不涉及整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更多的是工程性应用,最多是在商业层面的竞争,并不涉及到中美国家层面上的核心利益。对社会的影响面也是局部的。
不过这是一个面向民用的新兴的产业,未来会产生这个新行业的新的龙头公司,从这个层面上,是一个值得技术从业人员参与的一个行业。
(7)电力装备
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
(8)农机装备
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 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解读:
智能化、信息化是农机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这里重点是把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延展到农机领域,这里涉及的并非技术难题,而是商业应用。
(9)新材料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 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 民融合发展。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