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一直都是制造大国,但在逆全球化思潮、国内经济转型,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工业企业被推上了探索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之路。
近年来全球各国纷纷提出工业革新相关战略规划,如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等。在此情势下,集成“云、大、物、智、移”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则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据测算,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3.1万亿人民币,占GDP比重提升至2.9%,对数字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16%,带动就业人数.29万人。
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都呈现出增长态势,可以说能够取得现在的成绩,工业互联网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今天小亿就来为大家讲讲什么是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工业IT有何不同?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现状是怎样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体系。
一、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1.定义
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最早由通用电气(GE)在年提出,发端于制造业。从狭义上来说,工业互联网是从工业设备上提取运行数据并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开发工业应用,对设备可靠性、系统运营效率、工艺质量进行优化,进而提高产能、质量和降低成本。
从广义上来说,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可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还有利于推动制造业融通发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跨越发展,使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能够高效共享。
工业互联网代表的是一个开放、全球化的,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的网络。其核心三要素包括智能设备、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人与设备的交互接口。
2.与传统工业IT有何不同?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对传统工业IT的全面升级。即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工业互联网相对传统模式在技术架构和数据价值上均有大幅提升,如图所示:
与此同时,与传统工业IT架构解决方案相比,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实现了流程驱动的业务系统转变为数据驱动的平台应用新范式,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基于数据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服务和新价值,具体如下: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现状如何?与国外相比有何不同?
1.我国工业互联网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早在年“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便已被业界提出,但由于工业产业链的复杂、企业需求场景的多样、工艺工序的多元,用户分布在各个差异性极大的行业,导致长期以来工业互联网在落地推进上遇到了相当难度,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通用性问题。
例如,纺织、锻造、电力等等,每个行业都存在较大的knowhow壁垒;即便是相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标准化程序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难以标准化的工业设备、生产流程、人员素质等方面,标准化的工业互联网产品难以像财税等传统标准化软件一样大范围推广。
但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的融合。有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有望实现14.4%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万亿级规模(.5亿元)。
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预测(来源:赛迪顾问.03)
2.与国外相比有何不同?
(1)更加重视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应用
从全球来看,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应用于设备管理领域,其次是生产过程管理。相对于国外,我国更加重视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应用。
(2)各细分行业对平台功能需求不一,应用走向纵深
针对下游行业不同,垂直应用侧重点亦有差异,如图所示,比如高端装备行业单个产品价值高,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