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自动化 >> 自动化前景 >> 正文 >> 正文

献礼建市70周年台胞看株洲投身福地,

来源:自动化 时间:2022/12/11

策划/董介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俞强年通讯员/杨卫平荣毅范志晨

核心提示

最近,“台湾表妹”李乔昕点赞大陆防疫、表白祖国,相关视频在网络流传,被网友持续热议。

其实在株洲,也不乏投身神农福地、见证株洲蝶变的台胞。

湘江潮涌,波澜壮阔。年,株洲建市,经历七十载春华秋实,从人口七千的小镇,跨越发展为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年,台湾开放大陆探亲,从此,台胞来株探亲、投资创业、祭祀炎帝神农等,血脉相连的情谊越发深厚。

最初呈现在台胞眼前的株洲,或许有些“土”,但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砥砺前行,株洲的变迁一次次让他们惊艳。

这次,我们选取在株台胞代表,讲述他们与株洲的故事,展现他们眼中的株洲蝶变。

李秀娥:

打造幼教品牌,目击城市提质

▲台商、小哈佛幼儿园品牌创始人李秀娥。受访者供图

人们对幼教的重视,与先进幼教理念的接受度,折射一座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株洲,由台商李秀娥创办于年的小哈佛幼儿园,已然成为株洲幼儿教育界的名片,并将影响力向长株潭辐射,在全省共有近20家分园。

首家小哈佛美语幼儿园,创建于河西富绅家园。回忆年建园的经历,李秀娥直呼“不容易”。当时,在台湾积累了丰富幼教经验的李秀娥,经朋友介绍来到株洲,决定投资修建幼儿园。

此前,她辗转考察了厦门、珠海等沿海城市,发现市场都接近饱和,而株洲虽然每个厂矿都有自己的幼儿园,但私立幼儿园很少,幼教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从年6月开始装修,大小难题接踵而至:装修阶段,师傅们不会将砖块贴出错落有致的图案,因为从没那样贴过;开园初期,由于经常停电,园里自备发电机发电;总有家长担心他们收了钱会跑……

“最难的是改变人们的幼教理念。”李秀娥说,她把台湾的先进教育理念带到株洲后,开创了株洲幼教领域的多项“第一”:第一个配备儿童马桶,第一个使用黄鼻子校车,第一个设立毕业典礼,等等。当初她推行这些做法时,屡屡受阻,如今却已变得十分普遍。

多年来,李秀娥看到了株洲幼教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河西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及株洲环保理念、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

“刚来时,跨江的二桥还没建好,河西看不到几栋高楼,路很窄,幼儿园的供电也不稳定。现在,河西高楼大厦很多,八桥正在修建,每天晚上,湘江两岸灯火辉煌。”李秀娥感慨地说。

让她印象深刻的,还有环境的变化,“起初清水塘那边好多烟囱,经常冒黑烟,湘江的水有时也是黑的,现在空气质量变好了,水变清了,湘江风光带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散步,满满的幸福感。”

李秀娥坦言,作为在株创业的台商,她深感株洲市台办、各级相关部门对台商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在我们创业发展的每个阶段,他们都在用心帮忙解决难题,给予信心。这样的株洲,让我们台商不虚此行;这样的株洲,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萧辰晏:

来株投资办厂,体验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台商、株洲盈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萧辰晏。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俞强年摄

来株洲十多年,台商萧辰晏已经爱上这座城市。

株洲天元区天易科技城自主创业园,株洲盈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忙着安装设备,检试设备性能,紧张有序地推进工作。该公司负责人萧辰晏,早早来到车间检查生产情况。

“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能吃苦,公司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萧辰晏一边走向办公室,一边介绍。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荣誉。

萧辰晏说,公司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株洲,专门从事非标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国内外铅酸蓄电池生产厂家。经过16年发展,公司如今做到上亿元的产值。“现在,我们的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卖到了沙特阿拉伯、越南、保加利亚等国家,国外市场正进一步打开。”她笑着说。

“我和丈夫来株洲那年,株洲大道还没竣工。”萧辰晏记得,彼时的株洲河西开发不久,他们在高新区栗雨工业区建设了第一个工厂,生产铅电池。当时的生产靠人力,产能十分落后,交通运输也并不便利。

国内劳动力资源日趋紧缺、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劳动密集型的铅酸蓄电池厂家向智能自动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公司正在智能制造上做文章,最大限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企业用工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萧辰晏介绍。

来株洲多年,萧辰晏欣喜地看到,“从营商环境到人居环境,株洲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以前办一件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最多跑一次”,效率大大提高。株洲经过“创文”“创卫”越来越漂亮,绿化面积大幅度提升,街道更加干净整洁,一座环境优美、动力强劲的城市展现眼前。“作为多元化的移民城市,株洲有人情味,也很开放和包容。”她说。

作为较早来株投资办厂的台商,萧辰晏已在株洲定居。对她来说,株洲是她的福地,也是她的“第二个家”。

白棋安:

在株整脊十余年,见证健康意识提升

▲台商、白棋安脊椎调理整复中心负责人白棋安。房昭旭摄

天元区嵩山路,台湾整脊专家白棋安创立的白棋安脊椎调理整复中心,见证了株洲人健康养生意识的提升。

白棋安是台湾省南投县人,曾拜台湾国术大师孙如明为师,研习中医药和传统整复医术,又博采众长,形成独此一家的白氏整复术。

年,白棋安经历一段失败婚姻后,在朋友鼓励下注册了QQ号,第一个添加好友便是株洲的邓姐。日久生情,两人后结为伉俪。邓姐身患多种病症,随时随地可能晕倒。他一得知就从台湾飞到爱人身边,在两三年内以自身所学帮助邓姐逐渐康复。

后来,白棋安就和邓姐一起开店,为患有肩颈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株洲人解除病痛,逐渐积攒起口碑与人气。年9月,知名主持人汪涵邀请他录制湖南经视王牌节目《越策越开心》,让整脊专家白棋安名扬湖湘。年,他被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聘为顾问专家。年起,他又受聘为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养生先养骨,养骨脊椎始”,来株十余年,白棋安始终在提醒大家,人体80%的疾病来源于脊椎错位,“上医治未病”,若平时注意行走坐卧、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很多病症都不会出现。

白棋安开店的这些年,各行各业对健康的重视也在增强。常年奔走的公安干警、久坐驾驶的公交司机、长期面对电脑的上班族等,这些群体所在的政府单位及企业,都曾邀请白棋安前去讲座,传授相关健康知识与简易推拿手法。

“生活相对富裕后,人们才会关心治疗亚健康状况。我相信,有了更为强健的体魄,株洲人会把株洲这座城市建设得更美好、更繁荣。70岁的株洲,正是意气风发、奋发有为的时候。”白棋安说。

关兰:

隔山画艺遇醴瓷,“好瓷好彩好生活”

▲台湾艺术家关兰(左)与丈夫丁志兴在鉴赏瓷杯。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摄

接续文脉,绽放新彩。

醴陵瓷谷的“大师工坊”,年过六旬的台湾艺术家关兰,手持瓷杯轻轻相叩,叩击声清澈、通透。“你看,醴陵釉下五彩瓷兼具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彩如虹等特质,精美非凡。”她兴致勃勃地介绍。

关兰祖籍广东阳江,生于香港,自幼随父亲、岭南隔山画派重要传人关保民习画,后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全家随她迁居台湾。上世纪八十年代,关兰和父亲在台湾创办的“隔山画馆”率先与大陆合作画展,此后又促成关山月、赵少昂等大陆画家在台湾办展,引起强烈反响。

与醴陵釉下五彩瓷相遇,是在年。当时,关兰随祖籍益阳的丁志兴回乡探亲,在长沙偶然看到了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展览。“美得让我‘惊为天人’。”关兰回忆。

很快,关兰便来到醴陵,不断摸索实践,潜心绘瓷。从纸上作画到立体绘画,从对瓷器一窍不通到掌握烧窑等各类知识,关兰将平生所学妙用于瓷画,烧窑的微妙化学反应又为她的画作增光添彩。“我的艺术生命在这翻开了新的篇章,创作越久,越觉得还有许多艺术表现形式去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关兰说。

年,关兰的瓷画作品在醴陵首展,题为《中国彩中国心》。年,她又汇集诸多得意之作《瓜蝶绵绵》《蒙德里安遇见青花》等,在长沙举办题为“活色生香”的展览。业内专家认为,关兰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丰富了醴陵釉下五彩的创作体系。

来醴陵近10年,关兰也见证了醴陵的巨大变化。

她看到,醴陵瓷谷建成运营,并多次举办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了世界各地陶瓷爱好者的目光。她看到,“瓷城古韵一江两岸”项目的打造,让渌江沿江风光带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青云桥建成后,又连接起了新旧城区。

“这些年,醴陵越来越漂亮宜居,居民也越来越幸福了。”关兰说,用一句话来概括她的感受就是:“好山好水好生活,好瓷好彩好创作。”

古胜潭:

移栽高山好茶,亲历山乡巨变

▲台商古胜潭在炎陵大院龟龙窝种出高山好茶,创业坚守24年。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摄

两岸同根,山水同秀。

炎陵大院农场,海拔约米的龟龙窝,移植自台湾台中市雾峰区的“软枝乌龙”茶,新生为“大院乌龙茶”“龟龙窝红茶”等优秀茶品。品牌创始人、台商古胜潭,年经朋友介绍来到炎陵后,事业也逐渐重获生机。

从46岁到70岁,古胜潭坚守龟龙窝24年,开辟高山茶园近亩,助力大院龟龙窝生态茶园入选“湖南十大最美茶园”。茶园生产的高山乌龙茶、红茶享誉全国和东南亚,多次在全国“中茶杯”“国饮杯”夺奖,并摘得国际“亚太杯”等名优茶评比特等奖、金奖等。

在株创业20余年,古胜潭事业取得成功,也亲历了炎陵这些年的巨变。

最初,古胜潭在龟龙窝创业的条件非常苦:自己搭建木房子,经常没电,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那时山上也没信号,他和家人通电话只能跑到8公里外的村民家去接听,而那是离茶园最近的一户人家。

渐渐地,古胜潭看到:上山的路从小土路变成砂石路,变成水泥路,并且拓宽了。开车到县城,只需一个多小时,在山上生活挺方便,用电不愁,掏出手机就能打电话。

古胜潭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情谊,他的茶园也带动了当地脱贫及种茶产业的发展。对古胜潭,村民总会亲切地称呼“古老先生”。去年疫情发生后,他过完年从台湾回来要居家隔离,村民们给他送食物、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古胜潭说。

随着种茶规模扩大,现有的制茶厂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古胜潭正在寻求市、县相关部门,以及大院农场等方面的支持,选址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的制茶厂。

对茶园的前景,对炎陵的发展,古胜潭充满信心,“未来的龟龙窝和炎陵,肯定会越来越好,越变越美。”古老坚定地说。

叶晓云:

嫁到“落后”山区,幸福眼见为实

▲叶晓云和丈夫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在炎陵县城,叶晓云是嫁到这15年的“台湾媳妇”。如今,她能听懂炎陵方言、做艾叶米果等特产美食,几乎成了半个炎陵人。

与丈夫陈孝武相遇,是在年底,23岁的叶晓云机缘巧合地来到炎陵度假,而陈孝武正是她的导游。

那次到炎陵度假后,陈孝武添加了叶晓芸的QQ,从此嘘寒问暖、经常关心,双方渐渐产生情愫。当叶晓云告诉父母,她想和陈孝武结婚,父母起初强烈反对。“他们那时觉得大陆很落后,炎陵又偏远,我是‘被骗了’。”她笑着回忆。

在叶晓云和陈孝武的坚持下,父母默认了他们的婚事。年,他们结婚,如今已拥有2个孩子。

嫁到炎陵后,叶晓云被一家人宠着,婆婆几乎从不让她干重活,丈夫也不和她红脸吵架。“她大老远跑过来嫁给我,父母又不在身边,我不能让她受委屈。”陈孝武说。

来炎陵10多年,叶晓云见证了炎陵、大陆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前的炎陵,路窄、楼矮、车少,没什么产业,现在道路宽敞整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发展,说起炎陵黄桃,大家都知道。”她说。

曾经反对叶晓云嫁到炎陵的父母,后来也来了一趟炎陵,直夸炎陵山水秀美,县城整洁漂亮。

叶晓云观察到,家族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考大陆的大学,或者到大陆来找工作,而这在台湾也是一种趋势。“相比发展到瓶颈阶段的台湾,大陆给了他们更大的就业与成长空间。”她说。

“从炎陵看株洲,从株洲看大陆,这些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两岸一家亲,希望祖国能继续繁荣昌盛,越来越富强。”叶晓云这样祝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