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潇雨
编辑|彭孝秋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大量自动化设备开始走入工厂,但真正开始迈向数字化之后,工厂却会发现多个生产设备之间难以协同控制,且根据生产订单不断动态变化的工艺数据也难以留存。因此一套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成为了工厂智能化升级的刚需。工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数字化转型越容易。
然而,对于自动化集成商来说,每一条柔性自动化线都是高度定制化的项目,由于不同产品、设备、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差异,要求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对应各种大相径庭的通讯方式、控制逻辑、工艺数据结构,以及根据生产订单而千变万化的工艺参数。因此,与每一条生产线对应的柔性自动化系统也需要深度量身定制。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高昂,并且成为工厂数字化的一大掣肘。
36氪近日发现一家深圳公司——「学泰科技」,其解决的正是这一问题。通过打造基于PC的底层X-MASTEROT自动化控制系统开发平台,学泰科技可以实现对工艺流程的决策和生产设备的控制,从而提升自动化产线的落地效率。迄今,学泰科技已获得同创伟业和磐厚资本的A轮融资,主要客户包括富士康、格力、海信、松下、ASM等公司。
学泰的工作站
不同于传统利用PLC编程的方式,学泰科技选择自研了一套X-MASTEROT软件系统,采用零代码拖拽式编程。“我们在底层实现了各类控制系统、机器人、PLC等设备的硬件虚拟化,并提供了大量工艺应用包。这些工艺应用是学泰科技用10年时间、通过多个项目积累的,用户在用我们的X-MASTEROT软件开发自动化控制系统时,只需编写业务逻辑即可。”学泰科技创始人兼CEO裴在明告诉36氪。
对于传统的自动化产线落地来说,由于一条无人化产线上可能涉及多个不同种类、不同品牌的生产设备以及机器人等,因此自动化集成商在落地实施时,对工程师的要求更高,且定制化程度高、实施难度大。往往电控设计就需要1~2月,再加上现场实施,通常一套自动化项目落地需要3~6个月。再加上软件系统多是基于PLC或者PLC+PC开发,对于人才素质要求较高,且涉及软件运维,人力成本较大。
所以,具体来看学泰科技的X-MASTEROT软件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支持零代码的开发,实现图形拖拽的开发语言;二是提供了基于动力学开发的仿真软件,不同基于运动学的仿真软件,动力学会将摩擦力、重量等环节考虑在内,从而缩短调试周期;三是将原有项目落地周期缩减至1~2月,对开发人员要求大幅降低,从而缩减人力成本;四是能够适配大量品牌的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等。
能够实现以上优势,关键在于学泰的X-MASTEROT系统实现了硬件虚拟化。类比于PC操作系统里的应用软件,X-MASTEROT系统里设计了包括机器人、生产设备、PLC等各类控制应用及特定场景的工艺应用。
“当我们想用PC打印一个文档时,直接按下按钮发送打印任务就能实现,无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602.html